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种子荟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(刘禹锡写的《浪淘沙》)

    正文概述 第三点   2025-09-07 10:51:50  

  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

    《浪淘沙》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。你知道《浪淘沙》讲的是什么内容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,希望能帮到大家!

  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篇1

    浪淘沙

    八月涛声吼地来,头高数丈触山回。

    须臾便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。

    译文

   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,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。

   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,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。

    注释

    八月涛:浙江省钱塘江潮,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,潮头壁立,汹涌澎湃,犹如万马奔腾,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。

    此诗的首句“八月涛声吼地来”,写潮来之势,由远而近,以一个动词“吼”字,突出潮声逼近的感觉。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。悍湍的潮头,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,撞击著两岸的山崖。一、二两句,以“吼地来”和“触山回”相对照,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,语气上的急转,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。据《海宁县志·浙江潮略说》,钱塘江口有两座山,其南曰龛,其北曰赭,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,即所谓海门。第三句以“须臾”承接第二句,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。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,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?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出他的气概——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。

    赏析

    这是《浪淘沙》组诗的第七首,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。潮水涌来之时,潮头壁立,波涛汹涌,有如万马奔腾,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一大奇观。此诗的开头两句以“八月涛声吼地来”和“头高数丈触山回”描绘了潮势的气势磅礴感,随后的描述则展现了潮水退去后沙堆积聚在岸边的现象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庄重,通过对比潮起潮落和沙石积聚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。

    刘禹锡以敏锐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视角,将自然景象与诗歌形式完美结合起来,展现了他对天地万物的独特见解。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意境的深远性,既是一首优美的诗篇,也是一份深刻的哲学思考。

   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篇2

    浪淘沙·九曲黄河万里沙

    作者:刘禹锡

    九曲黄河万里沙

    浪淘风簸自天涯

    如今直上银河去

    同到牵牛织女家

    注释

    1.浪淘沙: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。

    2.浪淘风簸:黄河卷着泥沙,风浪滚动的样子。天涯:天边。

    3.银河: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。

    4.牵牛:即传说中的牛郎。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,被分隔在银河两岸,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。

    今译

   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

   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

   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

   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

    赏析

   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,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。同是在河边生活,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,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。直上银河,同访牛郎织女,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。

    “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”见唐·刘禹锡《浪淘沙》。淘:用水冲洗。簸:摇动。自:来自。这两句大意是: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,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,经受了浪涛的冲刷和狂风的簸荡,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。

   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,赞扬它们冲风破浪,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。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,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。

    “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。如今直上银河去,同到牵牛织女家。”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,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,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了,追逐静既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,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,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,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,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。

   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《浪淘沙》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。其中,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的波浪,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。

    种子荟范文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种子荟范文 »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(刘禹锡写的《浪淘沙》)